化粪池的清掏周期与粪便污水温度、气温、建筑物性质及排水水质、水量有关。设计清掏周 期过短,则化粪池粪液浓度过高,与实际清掏周期差距过大,影响正常发酵和污水处理效果,甚至造成粪液漫溢,影响环境卫生。设计清掏周期过长,则化粪池容积过大,增加造价。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》(GBJ15-88)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要求清掏周期为3~12个月,实际设计中多取3~9个月,而酸性发酵阶段的酸性发酵期为3个月,酸性减退期为5个月左右。实践证明:清掏周期的取定,应兼顾污水处理效果、建设造价、管理三个方面因素清掏周期一般不宜少于12 个月。上元门水厂宿舍区平房群共用化粪池,使用人数200人,生活污水标准每人30L/d,污泥量每人0.4L/d,进入化粪池新鲜污泥含水率取95%,发酵后污泥含水率取90%,设计清掏周期选取12个月,经计算化粪池容积为21m3。管道疏通是一集管道疏通、高压清洗、管道维修、管道改装、工程打孔、专业防水工程及油烟机清洗为一体的服务。已成为面向全市服务的专业性,拥有技术人员多,经过严格的培训、并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.
施工方案
一、作业人员规范
1、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,熟悉工作现场,划分作业区域,进行现场安全作业培训与可发生性安全事故警告,按照公司施工安全保障制订一带五制度(由一名安全员负责监督五名作业人员作业安全)。
2、作业人员作业前须进行入场登记才准进入作业区域(未带安全帽,未穿防护服,未穿防滑鞋,未配带施工证),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,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。
3、作业人员应做到文明施工、安全自护、爱岗敬业、尽职尽责、不怕艰苦、乐于奉献、服从管理、听从指挥、不断提高业务技能。
二、作业前工作准备
1、制订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合理的工期。
2、检查安全防护工具,检查设备,检查车辆工作能力,水电是否可供应。
3、将准备施工的化粪池提前2-4小时打开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,并且在周围做好防护警戒线和专人看守(防止行人车辆掉入池里造成事故)。
三、正式施工
1、仪器检查化粪池内是否有毒气,在没有毒气的情况下组织车辆抽运化粪池内的漂浮物,漂浮物抽运完成后用污水泵将化粪池里面的水排出。
2、二次处理利用高压清洗车把沉淀的粪便及污泥稀释,把隐藏在化粪池底层的毒气排放出来,然后将化粪池内的污水排干,仪器再次检测池内是否有毒气。
3、作业人员系安全带、消防软梯、配带长管呼吸器下井作业。
4、将化粪池下面的沉淀物打包处理,利用电动升将设备升井,然后放入密封推车外运(这样可保证施工现场和外运路段的卫生问题)。
5、作业人员下井作业必须2小时更换一次(循环作业)。
6、清理标准:水面无漂浮物,池壁基本清洁,作业现场基本卫生保障。
7、外运要求:做到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装袋,运离施工现场,进行消纳。
化粪池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率的提高随着城市污水管网的普及,化粪池的出水直接进入城市污水管网,在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。因此,在化粪池的实际运行中,粪便和污水的清除比例逐年下降,化粪池的运行往往是清渣和疏通管道。除渣操作是清除化粪池中的浮渣。这部分浮渣是化粪池污泥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等气体逸出并将污泥带到水面时形成的污泥壳,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干燥。如果不定期清洗,会降低化粪池的容量,阻碍粪便污水的循环。
建立化粪池档案,指导实际操作建立档案,是化粪池管理的基础工作,直接影响后续服务。化粪池档案包括化粪池型号、服务户数、进出水管方向等固定内容。目前运行情况包括化粪池泄漏、管道损坏、地形沉降是否影响进出水畅通等
提高作业机械化率目前环卫部门在化粪池清渣、疏通管道作业中主要采用人工操作。手拉粪车、水桶、长竹条是常用工具。人工操作效率低,容易造成二次污染。由于化粪池清渣作业缺乏专用机械,皮卡作业常用的吸粪车是5t和3t。在除渣作业中,由于渣厚、化粪池建设不规范等因素,经常会出现堵塞、吸力不足、道路狭窄、交通不便等情况。因此,用吸粪车清除化粪池的厚渣效率低,机械损失严重。环卫部门必须引进大功率、小型、小吨位的粪车。同时也适用于管道的冲洗和疏通。在管道疏通作业中,环卫部门还需要引进大型室外疏通机,提高作业效率,逐步实现化粪池作业机械化。
化粪池管理以质量管理取代数量管理。在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的基础上,加强软件建设,更新管理理念,有效提高运行效率。因此,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数量管理模式,以质量代替数量,规范操作。在传统的数量管理中,无论化粪池的状态如何,45个化粪池折算成一个劳动力核算,清洗周期为6个月。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状况不佳的化粪池容易溢出,而状况良好的化粪池效果不佳,耗费人力。至于质量管理,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按一定标准操作,但要根据化粪池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,以质量为中心,目标是化粪池不外溢,管道不堵塞。
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,它以化粪池的状况为基础,随着化粪池状况的变化而变化。因此,质量管理不是简单的操作,必须注意以下几点:(1)及时调整和丰富相关化粪池状态数据。数据必须与现状相符,否则质量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,甚至适得其反;(2)制定相关考核规则。评估规则基于宏观控制原则,针对化粪池溢出和管道堵塞。在制定考核细则时,要根据群众投诉明确奖惩,切实贯彻以质量为中心的宗旨;(3)设施应保持到位,避免因设施损坏而增加工作量。
加强环卫执法,确保环卫设施完好。损害有两种:自然损害和人为损害。对于自然破坏,只能加强日常维护。我们必须打击人为破坏,保持设施完好无损。环卫部门可以联合城管部门根据法规,政策的相关规定做出处罚意见,杜绝违规行为。